今天看到一个新闻,说的是某几个明星的孩子小小年纪就已经叛逆得不入流,父母不得不停下手中的事业回过头来照顾孩子。再比如之前几个大牌明星的孩子吸毒被抓,这些都是活生生的所谓“前车”。
飞行员因为工种的问题,经常需要长时间在外工作,本来休息时间就少,而且休息天也不一定能在自己家里,或者在家里的时候爱人和孩子不一定在家同时休息。所以陪家人和孩子的时间不比那些明星会多。
当然也有很多飞行员,把孩子往寄宿学校或者国外一扔,把父母往老家一撇,就开始忙自己的所谓事业去了,嘴上挂的是“儿孙自有儿孙福”的信条,逃避自己作为父母和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而这些都是有活生生例子在眼前的。
飞行圈邀请的研究儿童教育方面的专家的建议,对于每个阶段的孩子,尤其是初中以前的孩子,父母的影响是非常巨大而且不可替代的。他不建议将高中以前的孩子送出国或者送到寄宿学校去,他的观点是如果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孩子的知识大部分是从同龄的孩子中汲取的,通常不会有开阔的视野和格局,也会影响他一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
公司的需求
再说到工作,对于公司来说,公司希望飞行员最好是机器人,绝对听话、没有家人、随叫随到、7天24小时可用,这样对于公司来说可以创造最大的效益,这个是公司的角度和理想。文章最后会说到AI,这也许是航空公司终极的目标。
飞行员的角度
从飞行员的角度,最好是“钱多事少离家近”,这个也可以理解。所以做为航空公司,怎么样平衡公司的需求和飞行员作为人的基本欲望和需求才体现一个公司管理的价值。
带病工作和带“情”工作
现在已经没有哪个航空公司敢宣传某个优秀的飞行员可以带病坚持工作了,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是违法的。
但是还是不断地会有一些航空公司会宣传某个“优秀的”飞行员,老婆生孩子了,他还在坚持飞行。第一个航段,父母病危了,第二个航段父母去世了。但是仍然坚持飞完航班的“光荣事迹”。
对于航空公司来说,这样的宣传符合他们的利益,毕竟飞行员如果调换航班,可能会造成航班延误,对公司会有损失。鼓励飞行员在个人与公司利益之间选择公司的利益至上,对于他们来说出发点是没错的。
对于飞行员本身来说,如果自己选择了带“情”工作,那是你选择的自由,别人其实没有太多的好说的,当事人觉得值,那就值吧。毕竟每个人对于事业、家庭、个人情感的权重不同、认知可能完全相反。
作为同行来说,我是断然不会这样做的。我家老大出生的时候,那时候“非典”,从老婆去医院前很久就开始休假,直到孩子满月都过了才陆陆续续上了几天班。老二出生的时候我在日本,出生前14天出生后14天,一共休了28天。等到老三出生前休了一个月陪老婆,直到孩子出满月了才去上班。对于家里老人,年纪大了,一直和我们住在一起很多年了,我回国的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要照顾老人。老人生病住院了,稍微重一点或者做手术,也会和公司说清楚,会休假在家陪着他们。
对于我来说,家人是终极目标,工作对于我来说和大多数人一样,就是混口饭吃,子女教育、家人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否则,工作的意义又是何在?
作为旅客来说,个人不推荐选择有带病和带“情”工作的航空公司的航班。如果一个公司里连这样的人力资源都没有,需要飞行员在飞机上收到“恭喜你、你老婆给你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公司ACARS(公司和飞机交流的类似手机短信)信息,而不是亲手接过医生或者护士递来的“大胖小子”,说明这个公司可能真的人力资源紧张。而如果一个公司里的飞行员可以在自己父母病危、死亡的时候还能平静地去执行航班,很难想象,这样的飞行员在发生紧急事故的时候,会冒着生命危险按照民航法最后一个离开飞机,去拯救其他乘客的生命?因为他对自己亲生父亲和子女都这样,一个普通旅客又会对他有多大的恩情,能超得过自己的亲人?
航空公司缺了一个机长,绝不会有任何的影响,一个家庭缺了家长,子女的成长道路上就有可能是重大的缺失。
工作是谋生的工具,但断然不是以工作的借口放弃自己的对子女教育的责任,以及对父母长辈孝敬的义务。
还是那句话,你工作是为了生活,你的生活不是为了工作!
AI的世界
当柯达和柯尼卡在扳手腕争夺谁是胶片冠军的时候,数码技术一脚踢翻了桌子。
前几天有朋友和我聊天,他问我“你说AI会取代飞行员吗?”我认为会的!